发稿时间: 2022年7月10日 供稿部门:信息学院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,我校信息学院“赤子之心”党史学习教育团于7月1日前往沈所中学和花山村开展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在出发之时,学校党委副书记方秀英进行授旗仪式,希望师生在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最后凯旋归来。
理论宣讲——把党的声音传播到“少年心灵”
实践团走进沈所中学,以“互、讲、玩、诵、解”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宣讲,整个过程以抢答互动的方式进行,宣讲员以讲党史小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回顾党史,将党史与科技相结合,开展3D打印技术、激光雕刻技术校园科普,带领学生回顾中国科技发展史,在玩中学、在学中玩,解读党的惠民政策,为学生埋下一颗大学的种子。最后,“赤子之心”党史宣讲团与“青少年”宣讲团一起领诵,全场所有人齐声朗诵李大钊《青春》一文,推动理论宣讲“声”入人心。
艺术彩绘——把党的祝福描绘在“梦想纸鸢”
活动伊始,实践团为学生分发风筝、画笔和颜料等工具,介绍活动主题和彩绘工具的使用方法。学生以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为主要元素,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,用画笔进行涂鸦,彩绘对党和祖国的祝福,作品各具特色,通过风筝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实践团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操场放飞风筝,开展时代接力赛跑,将飞行中的梦想纸鸢传递下去,先由幼儿园小朋友传递给小学生、再到中学生、再到大学生、再到大学老师,个个飞奔的身影,欢声笑语,尽享欢乐。
追溯足迹——把党的历史烙印在“时代青年”
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,学习红色文化,传承红色精神。在花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副站长周奘的带领下,实践团去到革命前辈罗翼恩的故居,参观了八约地下交通站遗址和八约人民代表大会遗址,她在八约人民代表大会遗址为实践团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,内容详实、脉络清晰,具有很强感染力。
随后,在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,实践团走进老党员的家中,进行亲切的交流,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,认真倾听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感人故事。在罗呈华家中,他盛情邀请实践团尝试他亲手收集回来的蜂蜜,他说到“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。”
文艺晚会——把党的旋律奏响在“小小舞台”
在路途上,实践团在汽车上便唱响《爱我中华》、《歌唱祖国》等歌曲,为文艺晚会提前热身。傍晚时,村民们便陆陆续续来观看“喜迎二十大、永远跟党走、奋进新征程”文艺晚会,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,领队老师演唱《红日》,学生动情的歌曲和舞蹈演绎着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,给乡村带来了无限活力。最后,实践团与村民一起观看《我和我的父辈》红色影片。
办好实事——把党的宗旨落实在“美丽乡村”
通过“三下乡+科技特派员”两支团队通力合作,为花山村制定一个原生态产品电商平台,目前该平台已经上线,打通农场品对外销售渠道,还为花山村设计专门的标识、拍摄宣传视频等。在现场交流会中,实践团出谋划策,与当地村干部商讨如何将农产品打造品牌化,提出“农产品二次加工”、“一物多用”、“直播带货”等方法带动农民致富。实践团响应“学史力行”的号召,在红色遗址开展拔草大行动和进村入户开展慰问。
在下乡期间,信息学院学子深入一线基层,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,用青春践行初心使命,走进乡村、校园、党群服务中心,开展学习党史系列活动,扎根中华大地,在实践中传递青年志愿者的爱与力量,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!(图/郑敏娜、郑兆钧、张嘉俊;文/邓冠华、王舒蕾、谢标锋;审核/梁建粦)
校园动态
